百廿附小 历经风雨
百廿校园 时光流转
莘莘学子
从少年山出发
走向更广袤的世界
在一代代薪火相传中书写时代赞歌
少年山前忆往昔
“少年山”是一座小山丘,位于湖南一师二附小校园的最东头。为什么取名叫“少年山”呢?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呢!
1903年,附小在教育会坪创立,校名几度更改,校址几经搬迁,于1949 年,最终还是迁回中山路原址(现二附小位置)。
回到初心出发地,附小师生百感交集。原来,因为战争的原因,附小校园荒废多年,校园内更是残砖碎瓦遍地都是,师生行走于校园里,无不需要小心翼翼,更别谈有什么活动场所。加上那时教育经费紧张,无法请人来校进行修缮。怎么办呢?经过商议,学校决定发挥师生自己的力量,将劳动教育与校园建设结合起来。于是,附小少年们在老师的带领下,自己动手,齐心协力整理校园。大家将清理出来的残砖碎瓦堆积到校园东边一角,渐渐地,竟然形成一座小山。因为是附小少年亲手堆积而成,于是便命名为“少年山”。
二十世纪八十年代,学校特邀中国现代著名书法家史穆先生为“少年山”题字,“少年山”正式落成,成为一代又一代附小学生心中最美好的记忆。
1990年前后的少年山
2000年后的少年山
2010年后的少年山
2023年的少年山
少年山上少年事
此后,附小人对“少年山”不断改造,种树建亭,将这座小山打造得别有一番韵味。慢慢的,少年山变了。少年山上变得树木繁茂:枝繁叶茂的石榴树、苍翠挺拔的樟树、郁郁葱葱的槐树、傲然挺立的松树……它们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风采。少年山上变得鸟语莺莺:成群结队的喜鹊在树枝间来回跳动,时不时地发出叽叽喳喳的鸟鸣声;三五只知了藏在枝叶里,静静地伏着,在夏天的夜晚一展歌喉。少年山上红亭静立,给人以古朴端庄的意境,妙处横生的宁静;少年山旁的攀岩墙、滑滑梯、星舞台更是承载着附小学子的欢声笑语,为校园增添了一抹蓬勃生机。
拥有独特魅力的少年山,是附小学子向往的乐园。大家三五成群,相约在少年山上,享受惬意的课余时光,他们有的围坐在红亭,细声细语地聊天;有的蹲在大树下,寻找知了的足迹。秋天,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,石榴花开了,石榴果成熟了,金黄色的阳光射下来,与碧绿的石榴树、红嫩嫩的花朵、饱满的果实形成了一幅绝妙的风景画。孩子们爬上树,采撷花朵别在耳后,采摘果实与众人分享,格外美好。偶尔,兴致来了,附小教师还会邀请孩子们到少年山上野炊,大家自带工具,分工合作,忙得不亦乐乎。
古朴宁静的少年山,还是附小学子学习的天地。课上,在老师的带领下,孩子们登上少年山,或捡拾落叶,拥抱树木,了解一草一木的变化;或俯身观察,找寻昆虫的足迹,探索自然的奥秘。课间,常有一群身着校服的孩子散落在绿树下、红亭边,手捧一本书,快乐地阅读着。后来,孩子们将在少年山上的所见、所感、所思、所想,凝结成写作的素材,化成一篇篇精彩的文章。
少年山下少年情
少年山陪伴着一代代附小学子成长,成为一代代附小学生最美的记忆。以至于许久之后,提起母校,许多学子都心心念念这校园的一角。
2021年5月,已毕业59年的附小学子赵荣庭(赵云亭)以《一师附小,校园后面有座少年山 》为题发表在《潇湘晨报》上,回忆了在附小学习、成长的童年时光,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深怀念。文章特别提到,“凡是上过一师附小的,一定会在少年山上留下他的足迹。”“我有幸在心灵如冰雪般纯净的少儿时期,那个年代在一师附小度过。”
2018年9月,附小教师王建国深情写下《少年山上的那棵石榴树》,记录下“少年山”的美好瞬间,该诗现收录于《自由的诗》一书。
2021年10月,1966年六甲班校友重回附小,大家不约而同来到少年山下合影。哪怕记忆中的泥巴山、石头路,小草绿树古亭已经面目全非,但仍然割不断他们心中“永远的少年山”情结。
2023年6月,为进一步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底蕴,附小举办了“校园吉祥物”形象征集活动,作品中以少年山为素材的作品占比最多。
2023年8月,湖南一师二附小向全体同学征集“少年山”软笔书法字样,附小少年踊跃报名,积极参与,共收集作品30多件。最终,来自2018级六(1)班的杨茗亦同学的作品入选,被镌刻在了石碑上,成为少年山上一道独特的风景。
少年山下少年情。少年山,默默陪伴和见证着一代代附小少年成长;附小少年则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着对少年山深厚的情谊。百廿芳华,百廿沉淀;时光流转,星光依旧;少年山的故事正在继续,新的历史正在书写,未来,我们欣然赴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