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是一种遇见,
阅读是一种成长,
阅读是一种生活。
捧一卷经典,浸一身清香;
读好文著作,品教育智慧。
开学以来,学校倡议全体师生开展“让读书成为习惯”的全员阅读活动。全体师生响应号召,积极行动,潜心阅读,感受读书之乐。2月6日下午,“润之微讲堂”再启征程,青年教师王文权以《爱上阅读,遇见更好的自己》为题,与全校教师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生活,给人启迪。
阅读的目的是什么?我们为什么而读书?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而读书对王老师来说,是遇见了不一样的自己。
从只读教材课本,到广泛涉猎,王老师认为读书不仅能提高人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,思考问题时也能更理性更客观。每一次静下心来读书,都会更深层的认识自己,了解自己的想法。王老师还建议大家一定要学会给生活做减法,进而给思想做加法。通过阅读,学会独处,抛开外界的嘈杂,深度思考,才能认识更真实的自己。
阅读那么美好,但要兼顾繁忙的工作与生活,我们应从哪里挤时间阅读呢?怎样才能发自内心的阅读呢?接下来,王老师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,围绕阅读方式、时间与空间、书籍选择和读后行动四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小妙招,希望能让大家真正爱上阅读,快乐阅读,有效阅读!
1.阅读方式
读书的方式没有好坏之分,只有不同的适用场景。一般情况下,王老师会使用纸质书、电子书、平板电脑及听书等方式阅读,她认为灵活选用不同的工具,阅读才能更高效。
2.时间与空间
很多人觉得阅读要有仪式感,找个安静的地方,没有人打扰,静下心好好读。王老师认为有仪式感的阅读固然好,但如果能充分地利用起碎片化时间,这样不管身处何处,都能做到轻松阅读。
3.书籍选择
如何选择书籍同样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关键。王老师以自己的阅读成长经历为例,建议大家先从自己感兴趣的书入手,哪怕是一篇散文、一首诗歌、一段故事,关键是吸引自己,长此以往,阅读也就成了习惯。
4.读后行动
王老师深有感触地说:“阅读本身或许不会给你带来改变,但是阅读之后的反思、实践会。”她也分享了一个小方法:每读完一本书,就对这本书进行复盘、反思,同时写下一段阅读感受。坚持下来,她发现自己的思考变敏捷了,更有逻辑性了,还有效地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。
好书不厌读百回,熟读深思子自知。讲座的最后,王老师也给大家推荐了三本自己最喜爱的书,并结合其工作实际和生活体验,畅谈所思所悟,分享读书的收获与快乐。
1.东野圭吾 《白夜行》
如果你钟爱悬疑推理,那就读《白夜行》吧!去感受作者笔下那无望却坚守的凄凉爱情,沉浸于那执著而缜密的冷静推理。这本书被众多读者视作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无冕之王,被称为东野笔下“最绝望的念想、最悲恸的守望”。
2. 路遥 《平凡的世界》
从苦难和不幸,到人性的至纯至真,再到对生活的无限热爱,这是《平凡的世界》能带给我们的深刻体验,一个人只有亲历过人世间的疾苦,生命才能厚重而有意义。我们每个人都平凡而渺小,但我们都能活出伟大和不平凡。
3.罗伯特·戴博德 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》
生活中,我们总会因为一些琐事而生气烦恼,但真的是这些琐事让我们产生生气的情绪吗?或许这本书能给我们答案。这是一个讲述蛤蟆先生患抑郁症后,通过心理治疗获得积极向上人生态度的故事。书中通过类似童话故事的形式,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心理学知识,让人读起来如沐春风,心情舒畅。
“茶亦醉人何须酒,书自香我何须花”。王老师真诚的分享让她自带光芒,让人惊艳不已。大家陶醉在她美妙的讲述声中,赞叹于她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仍能潜心阅读,惊讶于她在纷繁的生活中仍然执笔抒写。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,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。正如王老师所说:希望老师们无论开心或是难过,都能让书籍陪伴左右,在阅读中获得快乐,遇见更好的自己。与书籍为伴,一路书香,一路芬芳!